Copyright©Beihang University.
主办、维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083

新闻媒体关注北航艺术馆展出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暨马良书水墨插画展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


    4月9日,由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暨马良书水墨插画展”在北航艺术馆开幕。展览受到了社会观众与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艺术中国等媒体纷纷予以了报道,新华网、中国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等数十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光明日报》2014年4月14日(记者 李苑)报道: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展出】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的代表作,也是其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之一。从11日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暨马良书水墨插画展”在北航艺术馆开展,读者可以近距离体会作者笔迹中的心情。

    《牛棚杂忆》记录了季羡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遭遇和经历,他自称这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日前,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马良书专门绘制插图的《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季羡林之子季承说:“在插图中画家除了真实地塑造了季羡林先生的整体形象外(尤其是面部表象),又把季羡林先生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复杂的精神状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同时,季羡林先生那种与生俱来的倔强、朴实、憨厚的性格,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次展览同时将手稿与插画展出,供读者欣赏。

    【《新京报》2014年4月12日报道:《牛棚杂忆》将出手稿版】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艺术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良书副教授用一年多的时间专门为本书绘制插图。4月9日下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暨马良书水墨插画展”,在北航艺术馆开幕。除了这本《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中国青年出版社还将在2014年6月推出《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这份手稿是季羡林先生在81岁高龄时精心抄写的,曾一度以为被送人,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

    【《北京青年报》2014年4月11日(记者 刘净植)报道: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展出】

    “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暨马良书水墨插画展”9日下午在北航艺术馆开幕。

    《牛棚杂忆》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在“文革”期间的遭遇和经历,用他的话说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近日,《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出版。艺术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良书副教授用一年多的时间专门为本书绘制插图。此书出版后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说:“在插图中画家除了真实地塑造了季羡林先生的整体形象外(尤其是面部表象),又把季羡林先生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复杂的精神状态活灵活现地、准确无误地、神形兼备地表现出来。”

    除了这本《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中国青年出版社还将在6月推出《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这份手稿是季羡林先生在81岁高龄时精心抄写的,曾一度以为被送人,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本次展览上,季羡林先生《牛棚杂忆》的手稿和马良书的水墨绘画一同展出。

    【《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王飞宁)报道: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面世】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牛棚杂忆》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遭遇和经历,用他的话说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从今天起读者可以参观到季先生的手稿。4月9日下午,“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暨马良书水墨插画展”在北航艺术馆开展。

    今年年初,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艺术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良书副教授用一年多的时间专门为本书绘制插图。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说:“在插图中画家除了真实地塑造了季羡林先生的整体形象外(尤其是面部表象),又把季羡林先生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复杂的精神状态活灵活现地、准确无误地、神形兼备地表现出来。同时,季羡林先生那种与生俱来的倔强、朴实、憨厚的性格,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中国青年出版社还将在2014年6月推出《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这份手稿是季羡林先生在81岁高龄时精心抄写的,曾一度以为被送人,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这份手稿无论其史料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很高。为了保留这份手稿的原汁原味,中国青年出版社特地定制接近原稿的内文纸,外包装采用了盒装,在礼盒中还配套了一本特制《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来供查阅。马良书为该书绘制的两幅水墨画也将原大复制,随书附赠,供读者收藏。

    这次展览将季羡林先生《牛棚杂忆》的手稿和马良书先生的绘画放在一起,可使参观的朋友得到近距离、多角度地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用良知书写的历史。

    【“艺术中国”2014年4月9日报道: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暨马良书水墨插画展开幕】

    4月9日下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季羡林《牛棚杂忆》手稿暨马良书水墨插画展”,在北航艺术馆开幕。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师东,季羡林之子季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陈池瑜,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丁密金等出席画展开幕式并致辞。开幕由北航宣传部部长、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蔡劲松主持。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这本书记录了季羡林先生的遭遇和经历,用他的话说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用良知在书写历史,用真切、理智的笔触去描写发生在他和他身边一群知识分子身上的事,同时对于这段经历亦有自己深刻和理性的思考。无疑,这是一本非常珍贵的书稿。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艺术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良书副教授用一年多的时间专门为本书绘制插图,不仅勾勒出季羡林先生身处那个特殊年代的形象、状态,也用水墨特有的表达方法真实地描绘了那时候北大校园、中国社会的气氛。此书出版后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说:“在插图中画家除了真实地塑造了季羡林先生的整体形象外(尤其是面部表象),又把季羡林先生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复杂的精神状态活灵活现地、准确无误地、神形兼备地表现出来。同时,季羡林先生那种与生俱来的倔强、朴实、憨厚的性格,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这本《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中国青年出版社还将在2014年6月推出《牛棚杂忆》珍藏手稿版。这份手稿是季羡林先生在81岁高龄时精心抄写的,曾一度以为被送人,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这份手稿无论其史料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很高。手稿字迹清晰,读者完全可以无障碍阅读,十分适合收藏。为了保留这份手稿的原汁原味,中国青年出版社特地定制接近原稿的内文纸,防止手稿受损,外包装采用了盒装,在礼盒中还配套了一本特制《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来供查阅,马良书为该书绘制的两幅水墨画,也将原大复制,随书附赠,供读者收藏。

    这次展览将季羡林先生《牛棚杂忆》的手稿和马良书的水墨绘画放在一起展出,使文字和绘画实现了很好的结合,让观众近距离、多角度、多方面地感受文学及艺术创作的内涵,并从对历史的铭记、深思与反省中,感悟面向未来的启迪。


    编辑:余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