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Beihang University.
主办、维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083

《科技日报》:北航艺术馆——理工科大学的美育渠道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

    《科技日报》2007年7月26日刊发记者采写的深度报道,介绍北航艺术馆成立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北航艺术馆——理工科大学的美育渠道
     

    本报记者 赵凤华 通讯员遆存磊

       自2006年5月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办了艺术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艺术与科学的交融、展示乃至启蒙,都在这里悄然进行着。北航艺术馆举办的展览,对于从文化视角考察当代中国大学的社会职责与承载,有着标本式的意义——
     

       400平方米的专业展厅,接连不断的精彩展览。这里可以看到巴金、老舍、冰心等文学大师的生平事迹及珍贵手稿,俄罗斯数十位当代画家的油画作品,台湾艺术家的电脑艺术作品,我国著名雕塑家的创作精品,70多名青年艺术家的实力佳作,长城主题摄影艺术作品,苗族蜡染艺术作品,北航学子的科技创新作品,艺术大师吴冠中的绘画精品……
     

       短短一年多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已连续举办了17次高水平的公益展览。这所理工科大学校园里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已经辐射到社会的不同层面。来自河南的参观者刘鸿涛参观后写道:“这里有浓缩了的时空,精炼过的文化。每一个瞬间之所以成为永恒,是因为其顺利抵达你的内心。”天津的郭俊杰留言:“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每次来北航,都要到艺术馆参观,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感谢北航在这物欲极强的当代,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美育的渠道。”而6岁的一年级小同学冯曦妍这样留下自己的感想:“我觉得这儿的展览很好看,我很喜欢,我以后会多多来看。”
     

    “灵感需要空间,想象插上翅膀”
     

       2006年5月15日,北航知行楼前师生云集,嘉宾齐至,“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展”的宣传海报引人注目。这一天,北航艺术馆正式落成并隆重举行首展。展馆内嘉宾、师生们兴致盎然地观看展板、雕塑、手稿、原版书籍,还可以戴上耳机倾听大师在以往岁月中的原声录音,如老舍先生在伦敦为外国学生录制的汉语听力教材,巴金先生的讲演录音等。有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慕大师之芳行,铸人文之精神。”北航新闻网上也出现了很多观后感言,其中有观众这样评价文学大师风采展中的冰心:“一位如其名的博爱主义者,一生追求真善美,不避清浅,不避单纯。早期的散文写作博得‘美文’之称,其笔触中透露着心灵的洁净。晚年的偶尔创作,仍是‘不改其志’。”
     

       北航是我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是这所高校建校55年来为世人瞩目之所在。而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也颇有深意地指明了大学应承担的社会使命与发展方向。北航,这一具有浓郁理工科特色的高校,在树立文化艺术育人理念、深化大学文化内涵、发挥大学的文化辐射与影响方面,正在努力地探索着。
     

       北航艺术馆坐落于北航知行楼北翼。“灵感需要空间,想象插上翅膀”是这个多功能展览馆的主题词,反映了学校对于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和创新环境的重视与期待。自2006年5月中旬艺术馆落成暨首展“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展”,至2007年5月中旬的“吴冠中绘画精品展”,一年来,这里共举办了17次高水平的公益展览,其中有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展”,有和苗艺民族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苗族蜡染艺术作品展,也有学校自主策划主办的中央美院著名雕塑家创作精品展、“冯如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俄罗斯当代艺术家绘画作品展、“科技、艺术与人文的融合”——台湾艺术家电脑艺术作品展、“灵感·空间”——北航艺术馆首届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体验与对接”——当代雕塑二十人联展等。
     

       具有连续性的这17次公益展览,向大学生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观众开启了欣赏艺术与科学之窗。一位叫刘迎的观众说:“北航艺术馆给大家提供了一座精神的殿堂,将艺术融在科学之中。”本校的苏超同学感慨道:“很高兴这个充满机器与电子仪器的地方,也有了承载人们思想的地方。”
     

       作为全国高校第一所公益性的艺术与科学展览、展示场所,北航把艺术馆当作将高雅艺术引入校园的重要阵地,面向师生员工和社会免费开放,把它建设成为学校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基地、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课堂、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阵地、树立北航文化形象的窗口,最终目标是创办成为全国高校一流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大学艺术场馆。
     


     

    “省身之展省心之览”
     

       北航艺术馆以其特有的形式开创了丰富高校文化生活的先河,让师生们在孜孜治学的同时,开启了对美与艺术的享受和追求。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培育大学文化和精神。如何做到这些,北航艺术馆让我们看到了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实实在在的魅力与亲和力。一位佚名的观众在留言簿写下“省身之展,省心之览”,短短八个字,可以作为艺术馆展览感染力的注脚。
     

       2006年暑假炎热的天气,不能阻挡住人们到北航艺术馆参观的脚步。参观者有北京的观众,有外省的各界人士,也有一些特殊客人,如香港青少年航天航空科普教育培训营的中学生、荷兰的访问团等。在参观“长城主题摄影展”后,荷兰访问团的学生写道:“这是我所看过的最精彩的展览之一。这些展示不同长城的图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筑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是多么的令人惊异。”国内观众来自天津、南京、贵州、新疆、四川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每天到这里参观的人次达数百人。
     

       艺术修养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中国与欧美等很多国家相比,国民对艺术的兴趣相对较弱,普通大众也很少走进博物馆和美术馆。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有其独特之处的。仅仅通过讲堂阐述和画册阅读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在场的体验至关重要。当个体面对真切的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感悟和美感,很可能远远跳出书本和讲堂所囿,获得独属于自己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展览的感染力很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有记者在艺术馆采访札记中写道:“文学艺术的浸润,能使心灵的天空阳光明媚,提升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美感,增强心灵对外界事物反应的敏感度,让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就是心灵要飞翔。心灵飞翔,思想火花就会四溅,创新思维就会闪现。”
     

       展览中既有名家的精湛深邃之作,也有新锐的雏凤新声,既有中正堂皇之作,也有剑走偏锋的“现代派”。这是一个多元的空间,各种思想在此碰撞。尖锐中不乏宽容,表面的矛盾下却流动着兼容并包的艺术自由气息。徜徉在展馆内,不时会看到有观众会在展品前流露出或释然或困惑的神情,有时还与身旁的伙伴悄悄交流着对作品的意见,偶见争执,更可看出思考的痕迹。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观者身心获得一种启迪后净化了的愉悦。有一位叫高之光的同学这样说:“艺术的魅力在于她能够照亮人思想的道路,给人以启迪和振奋。在一所工科为主的院校中,艺术之花同样会绽放得光彩眩目。”
     


     

    “着眼人文教育,储存文化记忆”
     

       著名画家、学者陈丹青在一次讲演中说:“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开展览的地方,美术馆、博物馆顶顶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
     

       人文教育不是机械灌输可以奏效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文学艺术的作用也不仅仅是陶冶性情,在很大程度上,它还重塑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北航艺术馆一年来的历程证明着这不仅仅是一个“开展览的地方”,它着力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北航艺术馆以独特的魅力与亲和力,吸引着校园内和校园外的观众,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他们思索、流连于其间,充分发挥着社会教育功能。
     

       作为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的高等学府,北航艺术馆的创建以及取得的社会效应值得深思。正如北航党委书记杜玉波所说:“科学和艺术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它们的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思维、具有创新精神、研究出重大成果的基础。”的确,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并行不悖,更可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艺术馆是储存文化记忆、实行人文教育的文化场所,对普通大众而言,其亲和力、教育的承担能力不是别的任何形式可以取代的。所以陈丹青说:“长期接受、很少接受或没有接受美术馆洗礼和教育的国民是截然不同的国民。一个现代国家的国民可以没有艺术学院,但不能没有美术馆。”
     

       基于这样的认识,北航着眼于树立文化育人理念,将建设好北航艺术馆作为学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负责艺术馆筹建与管理的北航党委宣传部部长、文化建设办公室主任蔡劲松对此深有感悟:“大学应该着力营造一种具有社会引领作用的文化生态,北航艺术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期望通过每一次展览活动,传播一种科学精神与人文艺术情怀,使师生和社会观众从中受到切实的感化、启迪,这也是一所大学的文化属性以及服务于社会的永恒职责与特征。”
     

       编辑:一行
     

    •